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网站导航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主页 > 视察调研 > 正文内容

关于推动建设体系完善、民族特色鲜明的县级中医院的建议

2018-04-16 10:36:45   来源:连山政协办公室
    为了解我县中医院的发展和建设现状,根据县政协常委会2017年的工作安排,外事侨务工作组于11月6日至10日先后到了县卫生与计划生育局、县人民医院、吉田镇中心卫生院、县老干局、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就我县中医院发展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座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中医院的基本情况
    1、县中医院的机构设置情况。县中医院成立于1987年12月,1992年11月增挂县民族医院牌子,2011年11月与县人民医院合署办公,2015年11月,县中医院独立设置,人员编制25名,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山机编【2015】17号)。2017年5月,县中医院由县人民医院管理调整为县卫生与计划生育局管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山机编【2017】15号)。
    2、目前县中医院的业务开展情况。2015年11月,按照县编委会的有关文件通知规定,已经给予了我县中医院独立设置机构和编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县中医院仍然还是维持着合署办公的状况,并没有真正达到事实上的分开独立法人开展业务和独立核算。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由于我县中医院日常业务工作目前仍然依附在县人民医院业务大楼开展,没有自己独立开展业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诸多问题和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严重制约着我县中医事业的发展和壮大,也给我县少数民族群众就医带来了诸多不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县中医院人员及机构薄弱。2011年月11月与县人民合署办公后,原来县中医院的中医人员、业务、科室并没有合并过来,只有4名医务人员(含司勤人员一名)合并过县人民医院开展中医业务,完全不能支撑起一个县级中医院的功能与业务量。
    2、中医专业人才缺乏,中医业务量逐步萎缩。据了解,目前县中医院原来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已退休,在职的名中医廖廖无已;同时,由于中西医业务与经济效益方面不同,西医效益明显好于中医。县人民医院虽然主观上有发展中医业务的良好愿望,因受经济效益的影响和驱动,新进的年轻中医生对从事中医治疗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不愿从事中医工作,医生日常业务工作的重心无形中也会偏向西医业务方面。并且中医药材、药品不齐,限制了医生的开药用药,影响了群众就医,造成了中医业务量的萎缩。中医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人才断层,不利于我县中医事业的发展壮大。
    3、对中医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自2011年11月与县人民医院合并以来,由于受县中医院规模、人员缺乏等因素制约,多年来,我县中医院得不到上级部门对中医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十分不利于我县中医事业的发展壮大。
    4、医疗设备操作人才缺乏,造成资源浪费和闲置。县中医院目前拥有的一些比较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因没有懂得操作管理的技术人员,导致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闲置,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三、对推动我县中医院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省提出打造“中医强省”的号召,中医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更好地推动我县的中医事业健康发展和壮大,建设一个体系完整、民族特色鲜明的县级中医院,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准确定位。一是建议县有关职能部门对县中医院重新进行科学评估和准确定位,主要在医院的规模、人员编制、人员结构、科室设置、单位性质上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定位,以利于我县中医院今后的长期和健康发展。二是县中医院的定位必须体现中医特色,尤其是在如何发挥我县少数民族传统医疗特色上要精心打造,加挂原来的县民族医院牌子,发挥壮、瑶民族传统医学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明确县中医院业务发展的重点。如:体现传统中医技术对理疗、慢性病治疗、术后康复的治疗;弘扬传统壮药瑶医特色治疗等等。三是利用县中医院现有医疗条件如疼痛、内科、骨科的基础上融入中医医疗技术参与治疗,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疗法。
    2、搭建架构。要建立一个体系完善、少数民族特色鲜明的县级中医院,按照我县中医院目前的情况,必须利用好目前现有的医疗条件设备先行搭建起来一个完整的架构,即“筑巢”:一是调配、充实、合理利用好现有人才。充分利用好我县现有的医务人员资源,通过合理调配,可以在卫生系统内将我县一些医疗机构中合适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整、充实、配备到县中医院,对一些医疗单位岗位中的富余人员可重新调整充实到县中医院医疗队伍中。这样,既可以解决县中医院医务人员不足,又可以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人力资源浪费;二是建立中医师承机制和中医人才储备库。实行返聘本地名老中医打造名老中医专家团队,对中医人才培养实行“导师制”方式,开展中医技术“传帮带”,加大年青中医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快我县中医队伍的建设壮大。三是建立长效激励机制。职能部门要制定有效措施,加强对高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及时补充专科人才,在人员编制、人员配置方面也要给予大力支持,扭转我县中医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学历层次过低的局面;合理考虑中医业务经济效益,制定针对中医给予保障的长效机制,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中医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稳定队伍,留住人才。
    3、争取上级资金投入。一是对县中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要进行一定的投入和支持。如:对县中医院进行重新安置和选址,建设壮瑶民族特色明显的县中医院,建议县委县政府在县中医院建设的外观外形设计上与县城民族特色化加以融合,重新考虑规划改造。另外,在医疗设备器械配置上,可与县人民医院实行部分医疗资源共享,不需重复投入,可以为财政节省资金。二是争取国家、省、市对中医建设资金的扶持,谋求我县民族中医事业的发展。利用县中医院的独立实体,借助省提出的打造“中医强省”的东风,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推进我县中医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壮大。三是发展中医人才,挖掘本地瑶医、壮医,提倡开发中药种植基地,为我县的中医药发展提供支撑。
    4、创新中医技术,拓展中医技术,谋求中医院的生存发展。中医要生存、发展、壮大,要做大做强,除了硬件上的投入,还必须在拓展中攻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如中医新技术的应用(中医院提供中药煲药服务等)和开发,加快中医技术更新,内挖潜力,提高医院的服务素质等方面上创新和拓展;学习先进医院的先进中医医疗技术,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开拓新的特色中医治疗,传承发展优秀的中医治疗传统,更好地服务群众,增加医院经济效益。
    5、整合医疗资源,避免恶性竞争,促进良性发展和互利共赢。县中医院与人民医院分开设立,有利于我县中医事业的发展壮大。我县中、西医院要各显特色和发挥各自优势,做到互相促进、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有利于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繁荣发展。  
                                            (县政协外事和侨务工作组

版权所有:www.bte365 备案号:粤ICP备07009172号 粤公网安备 44182502000013号
联系电话:0763-8733772 联系邮箱:ls3772@163.com